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洗腦課綱

薛化元/所謂課綱微調的基本問題
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所長
這次教育部推動國文、歷史、公民與社會微調課綱,不僅在內容上有爭議,更在程序上受到各方質疑。其中根據新課綱撰寫的教科書都還沒有完成,通過審查的第一次歷史教科書執照還有四年,透過「微調」之名,大幅更動,也不合理。最近盛行根據憲法之說,本文擬從「教育權」切入,檢視此一問題。
學習權與課綱
根據近代立憲主義的基本精神,人民學習「真理」、「知識」的權利應該受到保障。不談民主憲政則已,要標舉民主憲政,哪有不尊重「國民教育權」,還企圖以國家權力宰制教育內容的正當性?
因此,合理的(微調)「課綱」制定過程,至少必須具備專業的考量,以保障課程內容的學術專業,也必須注意程序的正當性。縱使如此,「課綱」的內容也不是中央制定,即可壟斷教育(教科書)內容。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在第十一章「中央與地方之權限」中,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的是「教育制度」,至於地方的教育權限則屬地方政府的自治權限,豈是中央可以行政命令逕行剝奪!
再者,學術自由與教師的教育自由,也是基本人權的重要一環,作為教育內容和入學考試的主要依據,「課綱」的原則規範性質和可供補充性質,更應受到重視。換言之,「課綱」應該是原則性,教科書只要具備「課綱」原則性的規範內容,在「課綱」規定之外,自可以進行補充,除非證明違反學術專業,否則應該被尊重。這次國教院課發會決議說得好:課綱應「陳述我國之國家現況及其不同意見,以學習尊重異見」。可惜,竟遭棄置。
專業與程序備受質疑
微調課綱的過程中,專業不受尊重。以歷史第一冊為例,台灣史「微調」了百分之三十六,竟沒有中央研究院及所有大學的歷史系所台灣史專業教師參與,由經濟學者負責主持。在高中部分,教育部體制內負責蒐集各界對課程意見的高中學科中心課務檢討工作圈,以及歷史學科中心和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都沒有納入微調課綱小組中,意見也沒被採納。
至於程序上,問題更大。公聽會通知倉促,有的學科中心連正式公文都沒收到,教師來不及報名,事先不知道微調課綱的內容,會場也沒有提供完整的課綱。行政作業更是迅雷不及掩耳, 一月二十四日國教院召開課發會,次日教育部隨即召開課審會分組會議。二十七日舉行的課審會也不理會之前會議的決議,不記名通過微調課綱。
縱使站在王曉波他們的立場,現行課綱內容是否不可接受,非馬上改不可嗎?他在《海峽評論》指出:「老實說,這個課綱是妥協的結果,站在個人的立場,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說明了現行歷史課綱,是經過他們努力調整的成果。既然如此,新課本才剛使用,此時大規模微調高中歷史第一冊,正當性又何在?
總之,這次微調課綱也以微調為名大幅修改部分官方關心的關鍵內容(不僅台灣史,連公民與社會科的白色恐怖都不見了,當然兩公約的人民自決也修改了),本來就名實不副。不僅專業性已經受到質疑,連修改的程序,都不具正當性。如果這樣修是可以的,豈不是誰執政都可以任意修嗎?如此,置人民學習的權利、教師教育的專業,甚至台灣的教育於何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